为推动重点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和技术自主创新,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实验室学术水平,特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本着“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实验室建设方针,根据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设立的相关规定,现发布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基金申请指南,面向国内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其它相关单位设立开放课题基金,支持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
一、开放课题重点支持方向
1、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模拟表征与优化设计技术
(1)外形稳定轻质热防护材料的新概念和新机理研究(61429050101)
针对未来飞行器对耐高温、轻质化、外形稳定防热需求,探索抗高温、耐氧化、低密度、低成本的非烧蚀防热材料体系探索、材料设计方法和实现机制。
(2)高性能材料在热防护中的应用基础研究(61429050103)
以低密度、耐高温碳泡沫或陶瓷类多孔隔热材料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多孔材料及其微结构特征在防隔热、能量疏导中作用机制和设计、评价等应用基础问题。
(3)高温极端环境下防隔热材料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和模拟手段(61429050104)
分析高焓非平衡流动的关键物理效应和气动热环境特征,研究新型烧蚀/非烧蚀热防护材料与气动热环境的耦合作用机制、服役行为演化模拟与性能表征。
(4)面向使用性能的特种材料设计方法(61429050108)
针对超常服役条件下的使用要求,从纳观到宏观层次,弄清和逐渐优化组分材料及其界面效应,建立在原子、纳观、界面和细观尺度上基于需求剪裁创新材料设计方法。
2、特种材料的复合与组织性能控制技术
(1)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研究(61429050202)
探索树脂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制备新工艺,提高构件尺寸精度、质量稳定性,实现高效、低能耗、低成本制造。
(2)碳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研究(61429050203)
探索碳纳米管纤维、石墨烯纤维等新型碳基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提高比强度和比模量。
(3)超轻结构制备新工艺研究(61429050207)
探索大尺寸展开结构所涉及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应用。探索点阵夹芯结构的一体化制备新工艺和新应用。探索多孔陶瓷制备新工艺、新应用。
(4)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61429050209)
研究提高形状记忆聚合物比刚度和形变恢复率的方法,掌握适合于空间使用的新型环氧树脂基形状记忆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3、特种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技术
(1)特种材料的基本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61429050301)
重点发展极端环境下材料的可重复使用性能的测试与表征方法与技术。
(2)可用于飞行试验的服役环境与材料响应特种传感测试方法(61429050302)
开展高性能小型化服役环境因素与材料响应的特种传感测试方法研究,为地面模拟试验和飞行试验研究提供技术途径。
(3)热防护材料缺陷与损伤的无损检测技术(61429050303)
利用微-CT、红外热波、散斑干涉、超声等实验手段,开展编织复合材料、高温陶瓷材料、金属蜂窝材料、多孔材料等微观缺陷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发展动态损伤监测技术。
(4)大尺度柔性结构健康监测技术(61429050307)
发展大变形薄膜或蒙皮材料形变的高精度、实时监测方法,构建大尺度柔性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原理性模型。
二、基本信息
1.开放课题分为一般项目、重点项目,其中一般项目的资助额度为20-30万元,研究期限为2年;重点项目的资助额度60-80万元,研究期限为3年。
2.申请课题须与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密切相关,且有创新性,研究目标明确,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可行。
3.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需参加实验室组织的相关领域学术研讨会。
三、申请流程
1.请在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网站(ccms.hit.edu.cn)“下载中心”一栏中下载建议书模板(2025版)、项目信息公开审查证明。根据建议书模板内容和提示撰写建议书,填写项目公开审查证明(单位已有信息公开审查审批表的请提供本单位的审查证明)。
2.请在2025年11月12日之前将撰写好的建议书的电子文档发至如下地址:yaoyt@hit.edu.cn(姚永涛),并将一式两份纸质建议书、一式一份纸质项目公开审查证明,经所在单位签字盖章后,快递邮寄到如下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一匡街2号哈工大科学园A栋,邮政编码:150080。收件人:陈湘子(手机:15004606947)。
四、审核流程
本室接收到开放课题申请后,实验室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书进行评审,并经学术委员会/实验室主任会议审定结果,根据公平竞争、择优支持的原则,批准资助课题及资助额度。评审结果将于2025年11月25日前,通知申请者本人。
